炒熟的苦杏仁仍可能含有微量毒性,主要与加工方式、食用量、个体差异、氰苷残留等因素有关。
1、加工方式
高温炒制可降低但无法完全消除苦杏仁中的氰苷类物质,建议选择正规厂家充分加工的产品。
2、食用量
成人单次摄入超过10粒或儿童超过3粒炒制苦杏仁,仍可能引发氰化物中毒风险。
3、个体差异
肝功能异常或代谢障碍人群对氰苷的解毒能力较弱,更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
4、氰苷残留
部分未充分加热的苦杏仁可能残留生氰苷,误食会导致细胞缺氧,出现口唇麻木等神经症状。
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日常建议选择甜杏仁替代,控制单次摄入量不超过5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