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瓣膜修复或置换、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结构异常、免疫缺陷、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原因引起。
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或万古霉素等药物,疗程需持续数周以彻底清除病原体。
对于形成赘生物或瓣膜穿孔的患者,需手术清除感染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工瓣膜植入等因素有关,常伴发热、栓塞等症状。
严重瓣膜损害时需修复或置换,二尖瓣最易受累,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有关,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力衰竭。
针对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脑栓塞需抗凝,心衰患者需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心脏超声,出现新发发热或气促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