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多数情况下属于继发性感染,严重程度取决于结核病灶范围及并发症情况。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肝结核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肝脏病灶局限,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可完全康复。
病灶扩散时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及肝功能异常,需联合保肝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形成肝脓肿需穿刺引流。
发生结核性胆管炎或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时,可能需介入或手术治疗,此时病死率显著升高。
合并肝硬化、HIV感染或耐药结核菌感染者预后较差,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肝功能。
确诊肝结核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抗结核疗程,定期复查肝脏影像学及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