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贫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等,出血程度不同影响差异显著。
慢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轻度贫血可通过铁剂补充改善,常用药物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
急性大出血引发循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需立即扩容输血,必要时使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等止血药物。
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肝肾等多器官缺血缺氧,与组织灌注不足有关,常见少尿、黄疸等症状。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
肠道屏障破坏可能引发菌群移位,出现发热、腹痛等表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同时需纠正贫血改善免疫功能。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恢复期选择低纤维流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