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预后差异较大,主要与病因、并发症、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恢复,重症可能需肝移植或危及生命。
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早期干预预后较好;而自身免疫性肝炎或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肝衰竭预后相对较差。
未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生存率较高,若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则死亡率显著增加。
在黄疸出现7天内接受血浆置换、人工肝等支持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概率明显优于延迟治疗者。
符合肝移植指征且能及时获得供肝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禁忌症或供体短缺失去移植机会。
急性肝衰竭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