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多年后发病主要与粉尘持续沉积、免疫反应延迟、肺部代偿功能衰退、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尘肺潜伏期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发病机制涉及粉尘清除能力下降、慢性炎症累积、肺纤维化进展等病理过程。
长期吸入的粉尘在肺泡内沉积,超出肺部自净能力,导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建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氨溴索口服液、矽肺宁片等药物辅助排尘。
粉尘作为抗原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激活导致胶原纤维增生。早期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吡非尼酮胶囊,配合汉防己甲素片抑制纤维化。
随年龄增长肺功能逐渐下降,原本代偿性维持的呼吸功能失代偿。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加重,需进行肺康复训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改善症状。
尘肺患者易继发结核或细菌感染,急性炎症加速纤维化进程。出现发热咳脓痰时应及时就医,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异烟肼片等抗感染治疗。
尘肺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日常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胸部CT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