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术后大便可能出现暂时性异常,通常表现为腹泻、便秘或排便习惯改变,多数在术后1-3个月逐渐恢复。
术后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或短期肠黏膜水肿可能导致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洛哌丁胺等调节肠道功能。
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或饮食结构改变可能引发便秘,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或开塞露。
乙状结肠切除后肠道容量减少可能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可通过定时排便训练适应新排便节律。
术后吻合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黏液分泌增多,若持续超过2周需复查排除感染。
术后应保持低渣饮食过渡,逐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出现便血、持续腹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