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面积可能由火焰灼伤、高温液体烫伤、化学物质腐蚀、电流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创面清创、敷料覆盖、抗感染治疗、手术植皮等方式处理。
火焰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组织损伤,常见于火灾或燃气事故,需立即用冷水冲洗降温,随后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预防感染。
沸水或热油接触皮肤引发烫伤,家庭中多发于儿童,家长需快速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20分钟,遵医嘱使用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促进愈合。
强酸强碱造成皮肤蛋白质变性坏死,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0分钟以上,后续采用碳酸氢钠溶液(酸烧伤)或硼酸溶液(碱烧伤)中和,配合使用银锌霜、磺胺米隆霜控制感染。
电流通过身体产生热效应和电生理效应,可能导致深部组织坏死,须立即切断电源并送医,临床常用吡咯烷酮碘溶液消毒,联合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静脉抗生素。
烧伤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Ⅱ度以上烧伤应及时至烧伤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