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不属于绝症,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病情。该病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有羟基脲、干扰素α、阿那格雷等药物干预,极少数进展为骨髓纤维化或白血病需特殊处理。
作为慢性血液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血小板持续超过450×10⁹/L,但疾病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
通过降低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或出血并发症,约80%患者对羟基脲治疗敏感,干扰素α可用于育龄期女性,阿那格雷适用于不耐受常规药物者。
年轻患者无JAK2基因突变者预后较好,老年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需强化抗凝,约5%患者可能转化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
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和JAK2基因,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血栓前兆症状应立即就医,妊娠期患者需要调整抗凝方案。
建议患者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