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术后肝转移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转移通常与肿瘤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不彻底、基因突变、未规范用药等因素有关。
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生长,用药前需检测KIT/PDGFRA基因突变类型,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水肿、腹泻、皮疹。
孤立性肝转移灶且全身状况良好者可考虑手术,需联合肝胆外科评估病灶位置及剩余肝功能,术后仍需持续靶向治疗防止复发。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射频消融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多发病灶,通过局部给药或高温直接破坏肿瘤细胞,需多次重复进行。
立体定向放疗对局限性转移灶有较好效果,尤其适合靠近重要血管的肿瘤,治疗前需通过影像精确定位病灶范围。
建议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监测疗效,治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肝毒性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