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到39℃是否危险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
婴幼儿、老年人或存在慢性基础疾病者出现39℃高热时风险较高。婴幼儿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现热性惊厥,表现为四肢抽搐、意识丧失;老年人易因高热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可能出现原发病加重。这类人群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健康成年人短暂性39℃发热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畏寒、肌肉酸痛等,可通过温水擦浴、补充电解质溶液等物理降温,配合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则需警惕肺炎、脓毒症等严重感染,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2000毫升,选择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退热药,但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