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等。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诱发出血。
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停用药物并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硫糖铝、铝碳酸镁等保护胃肠黏膜。
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药物可能干扰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伴随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时需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拮抗剂。
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可能延缓溃疡愈合,诱发应激性溃疡。长期用药者需定期胃镜检查,出现腹痛时联合使用雷贝拉唑、瑞巴派特等药物。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消化道出血概率。术前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换用低风险抗凝方案。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辛辣饮食,定期监测粪便隐血试验,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