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的常见诱因主要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损伤、遗传因素等。肾脏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水肿、尿量异常等症状。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加,造成肾小球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控制血压可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等药物。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糖尿病肾病。典型表现为泡沫尿、水肿。治疗需控制血糖,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常有家族史,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建议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