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止痒消肿可通过冷敷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预防感染四种方式缓解。蚊虫叮咬引发的局部反应通常与组胺释放、皮肤敏感度、抓挠刺激、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叮咬处,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每次冷敷不超过10分钟,适合早期轻微红肿。
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可缓解瘙痒并预防细菌感染,需避开破损皮肤使用。
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过敏体质者需警惕全身性过敏反应。
避免抓挠叮咬部位,破溃处可用碘伏消毒,伴随发热或化脓需就医排查蜂窝织炎等继发感染。
日常需保持环境防蚊,叮咬后48小时内观察红肿变化,婴幼儿出现眼周或口唇肿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