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等途径感染。
1、血液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2、母婴传播
携带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这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途径。
3、性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通过体液交换传播病毒,性伴侣感染风险较高。
4、破损皮肤黏膜传播
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或纹身、穿耳等操作。
预防乙型肝炎应避免高危行为,及时接种疫苗,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出现疑似症状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