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进水引发中耳炎可通过清理耳道、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无菌棉签轻柔吸附外耳道水分,避免掏挖损伤皮肤。生理性进水时保持耳道干燥,无须特殊治疗。
细菌感染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关,表现为耳痛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药物。
鼓室积液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有关,伴随听力下降。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行鼓膜穿刺引流,必要时放置通气管。
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与耐药菌感染、慢性炎症有关,出现耳漏眩晕。需行乳突切开术或鼓室成形术清除病灶。
家长需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哺乳时保持头高位,发现宝宝抓耳哭闹应及时就诊。恢复期避免游泳或淋浴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