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出现脓血便主要由志贺菌侵袭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坏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渗出共同作用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肠道黏膜修复及对症处理改善。
志贺菌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后释放毒素,破坏细胞结构并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性渗出物,伴随黏膜表层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可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炎症因子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与坏死组织混合形成血便。严重出血时需静脉输注维生素K1,必要时输注血浆。
志贺菌内毒素直接损伤肠壁神经丛,加剧肠蠕动紊乱和分泌亢进。治疗中可联合益生菌调节菌群,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患病期间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