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靶向治疗需根据病理分型、基因检测结果及术后分期决定,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驱动基因突变状态、术后病理分期、复发风险评估、患者耐受性。
存在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的II-III期患者建议术后靶向治疗,可通过奥希替尼、克唑替尼等药物降低复发概率,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推荐靶向辅助治疗,IB-II期患者若存在高危因素(如脉管癌栓)也可考虑,早期IA期通常无须靶向干预。
对于微残留病灶或循环肿瘤DNA阳性患者,靶向治疗可清除残余肿瘤细胞,常用埃克替尼等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需综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或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可能需调整靶向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治疗方式。
术后应定期复查CT和肿瘤标志物,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吸烟,具体治疗方案需由肿瘤科医生根据多学科会诊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