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肝硬化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及病理活检,主要依据肝功能异常、门脉高压证据、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以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腹胀、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可见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表现,但需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包括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延长,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疾病。
超声或CT显示肝脏形态不规则、表面结节状,伴脾大、门静脉增宽等特征,但无胆道梗阻、血吸虫病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可见假小叶形成和弥漫性纤维化,同时需通过特殊染色排除脂肪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病因。
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并发症,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肝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