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肝炎通常指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药物性肝损伤代偿期、自身免疫性肝炎隐匿型等类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未出现肝纤维化时多无症状,与肥胖和代谢异常相关,建议通过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干预,可配合水飞蓟宾、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
部分药物如抗结核药或抗生素可能导致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多可恢复,严重时需使用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腺苷蛋氨酸等保肝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抗体阳性,需检测抗核抗体等指标,确诊后需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布地奈德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保持低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至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