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发热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药物热、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发热的主要原因,细菌释放的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
肺结核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细菌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
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可能引起药物热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出现。需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更换为乙胺丁醇等替代药物。
结核菌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可导致发热,多伴有皮疹、关节痛等表现。症状轻微时可观察,严重者需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免疫反应。
肺结核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