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原发性肝癌等肝病相关,数值异常通常反映肝脏损伤程度与凝血功能紊乱。
急性肝炎可能导致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肝细胞炎症激活凝血系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同时需监测转氨酶水平。
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减退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常伴随D-二聚体显著增高,需进行保肝治疗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并定期评估门静脉血栓风险。
肝衰竭时D-二聚体急剧升高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倾向,需紧急处理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联合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等治疗。
肿瘤组织释放促凝物质导致D-二聚体异常,需排查门静脉癌栓,治疗基础肝癌病灶同时可考虑使用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等新型抗凝药物。
肝病患者出现D-二聚体升高时应限制高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建议每3个月复查凝血功能与肝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