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是中医学概念,指体内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病理产物,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饮,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肺失宣降导致水液停聚成痰,常见于外感咳嗽;脾失健运使湿浊内生,多见于肥胖人群;肾阳不足水液气化无力,中老年多见;三焦水道不利则水饮泛溢全身。
有形痰饮可见咳吐痰涎、喉中痰鸣、胸脘痞闷;无形痰饮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困重、舌苔厚腻,严重者出现水肿或痰核瘰疬。
寒痰质稀量多伴畏寒,热痰黄稠有腥味,湿痰白滑易咳出,燥痰少而黏难咯,风痰随气上逆突发喘促。
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选清气化痰丸,燥湿化痰需平胃散,利水逐饮可选五苓散,均需配伍健脾益肺药物。
日常避免生冷甜腻食物,适量运动促进水液代谢,长期痰饮症状需中医辨证调理,忌自行滥用祛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