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风寒束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肾不纳气证四种常见证型,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式综合调理。
多因外感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表现为喘息急促、喉中痰鸣、恶寒无汗。治疗宜疏风散寒、宣肺平喘,常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配合针刺风门、肺俞等穴位。
因痰浊郁久化热,症见喘咳痰黄黏稠、胸闷烦热。治当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可选用定喘汤或清气化痰丸,配合丰隆、膻中等穴位拔罐疗法。
久病耗伤肺脾之气,表现为气短声低、动则喘甚、食少便溏。需补益脾肺、培土生金,常用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配合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
肾虚不能摄纳肺气,症见呼多吸少、喘息抬肩、腰膝酸软。治宜补肾纳气,方选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配合命门、肾俞等穴位温针灸法。
日常需注意避风寒、调情志,痰热证者忌食辛辣油腻,气虚证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之品,发作期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