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病原菌主要包括产气荚膜梭菌、败血梭菌、诺维梭菌、溶组织梭菌等,这类厌氧菌通过伤口感染引发组织坏死和气体产生。
产气荚膜梭菌是气性坏疽最常见病原体,其分泌的α毒素可溶解细胞膜,临床表现为伤口剧烈疼痛、皮下捻发音及恶臭分泌物。
败血梭菌感染多见于创伤后,可产生溶血毒素导致血管内溶血,患者常出现高热、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全身中毒症状。
诺维梭菌多见于深部肌肉创伤,产生的强效外毒素可导致肌肉广泛坏死,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溶组织梭菌常见于肠道穿孔后感染,其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可破坏结缔组织,引发腹膜后快速扩散的蜂窝织炎。
气性坏疽属于外科急症,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清创手术并配合高压氧治疗,日常应加强创伤后伤口护理,出现异常肿胀疼痛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