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造成的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康复等方式缓解。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加速、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热敷或低频脉冲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疼痛急性期建议使用护具支撑受累部位,避免负重活动。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钙素鼻喷剂能快速缓解骨痛,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每日摄入800-1000mg钙元素,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膳食补充。配合维生素D3制剂促进钙吸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建议维持在30ng/ml以上。
在疼痛缓解期进行抗阻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如弹力带运动、太极拳等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避免跌倒风险,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病理性骨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