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四种证型,治疗可通过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方式改善。
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减退。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可选用归脾汤加减,配合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蛋白、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药物。
久病失养或慢性失血导致气血耗伤,常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宜用八珍汤加减调理,同时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
精血亏虚或热病伤阴引发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治疗选用左归丸合四物汤滋阴养血,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铁质吸收率。
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出现畏寒肢冷、水肿便溏,需用右归丸合理中汤温补脾肾,严重贫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注射蔗糖铁或山梨醇铁。
日常可食用猪肝、菠菜、红枣、黑木耳等含铁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适度练习八段锦改善气血循环,重度贫血患者应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