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有肺泡通气不足、弥散功能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导致气道阻塞,肺泡通气量下降,氧分压降低。治疗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配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疾病使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氧气弥散受阻。需进行长期氧疗,严重者可考虑吡非尼酮等抗纤维化药物。
肺炎、肺栓塞等病变区域肺泡通气量减少但血流正常,形成功能性分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抗凝药低分子肝素。
ARDS、肺动静脉畸形等病理状态下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进入动脉系统。需机械通气支持,必要时采用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
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避免吸烟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进行呼吸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