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血压降低可能与酒精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脱水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需警惕低血压风险。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建议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后保持平卧位休息。
酒精抑制中枢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弱心脏收缩力和血管张力。若出现头晕等低血压症状,需立即停止饮酒并补充电解质。
酒精利尿作用导致体液丢失,血容量减少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饮酒后应适量补充含钠饮品,避免快速改变体位。
部分人群因ALDH2基因突变导致乙醛代谢障碍,血管持续扩张反应更明显。此类人群需严格限制饮酒,必要时监测动态血压。
高血压患者饮酒后若血压波动明显,建议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日常需控制酒精摄入量并保持规律血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