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后方出现柔软包块可能由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脂肪瘤或表皮样囊肿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皮脂腺堵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囊肿,触诊呈圆形柔软肿块,可能伴发感染红肿。治疗需保持局部清洁,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顽固囊肿需手术切除。
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黄豆大小可移动包块。需治疗原发病,细菌感染时可用阿莫西林,病毒感染则需对症处理。
皮下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无痛性软包,生长缓慢。较小者无须处理,增大明显或影响外观时可手术切除,也可选择激光消融治疗。
胚胎期上皮残留形成的囊性肿物,内含角质物。无症状者观察即可,继发感染需用头孢克洛抗感染,完整切除可防复发。
发现耳后包块应避免反复触摸,观察是否伴随红肿热痛,短期内增大或质地变硬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