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越来越宽可能与牙龈萎缩、牙周疾病、牙齿移位、龋齿、不良修复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松动、食物嵌塞、牙龈出血等症状。
牙龈萎缩是牙缝变宽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长期刷牙力度过大或使用硬毛牙刷导致牙龈组织损伤。牙龈退缩后牙根暴露,牙齿之间出现缝隙。日常应选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用力刷牙。若伴有牙周炎症,需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下刮治。
慢性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使牙齿支撑力下降逐渐移位。该病与菌斑堆积、吸烟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口臭。需通过牙周序列治疗控制炎症,严重者可考虑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
缺牙未及时修复时,邻牙会向缺隙倾斜,对颌牙也会伸长,导致全口牙列出现散在缝隙。这种情况需要尽早进行义齿修复或种植治疗恢复咬合关系。儿童替牙期出现的生理性牙缝增大属于正常现象。
邻面龋坏会造成牙齿邻接关系丧失,形成肉眼可见的黑三角间隙。早期龋齿可通过复合树脂充填恢复接触点,大面积缺损需嵌体或全冠修复。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邻面龋。
不密合的烤瓷冠、活动义齿卡环等可能压迫牙龈或使基牙移位。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导致食物嵌塞,加速牙槽嵴吸收。出现此类情况需重新制作修复体,建议选择数字化精准修复技术。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用牙签剔牙。均衡摄入维生素C和钙质,戒烟限酒。若牙缝持续增宽伴随牙齿松动,应及时就诊排查颌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因素。正畸治疗可关闭部分牙缝,但需评估牙周状况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