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包括低出生体重、早产、发育迟缓、先天畸形以及儿童期行为问题。孕妇吸烟或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会显著增加胎儿健康风险。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减少胎盘血流量,导致胎儿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这种情况会使胎儿生长受限,出生体重通常低于2500克。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远期还可能影响神经发育。
吸烟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概率明显增高,早产风险增加30-50%。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妊娠28周前吸烟者发生极早产的风险更高。
孕期吸烟会影响胎儿脑部发育,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影像学检查可见胎儿脑体积减小,尤其是前额叶皮层。这类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每天吸烟超过10支的孕妇风险显著增加。
烟草中的氰化物、铅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畸作用,可能引发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腹壁缺损等结构异常。孕早期吸烟者胎儿发生心血管畸形的风险增加20-70%,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产前烟草暴露可能改变胎儿多巴胺系统发育,增加儿童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攻击性行为等神经行为异常风险。这类儿童在学龄期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社交困难等表现,部分影响可持续至成年期。
孕妇应完全避免主动及被动吸烟,孕前戒烟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妊娠期间可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辅助戒烟,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需保证均衡营养,增加富含叶酸、铁质的食物摄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家庭成员也应配合创造无烟环境,减少孕妇接触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