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疾病,轻度脂肪肝通常不严重,但中重度可能引发肝炎、肝硬化等并发症。脂肪肝主要有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等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与长期过量饮酒有关,肝脏代谢酒精过程中产生毒性物质损伤肝细胞。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乏力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配合低脂高蛋白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即可诊断。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肝区不适。建议通过减重、运动改善代谢,医生可能开具奥利司他胶囊、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孕期罕见危重症,与激素代谢异常有关,起病急骤。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终止妊娠并抢救。治疗包括血浆置换、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等综合措施,母婴死亡率较高。
药物性脂肪肝由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等引起,停药后多可逆转。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硫普罗宁肠溶片等保肝药物辅助治疗。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见于过度节食或蛋白质缺乏人群,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载脂蛋白。表现为消瘦伴肝肿大,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严重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等营养支持。
脂肪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肝脏超声,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中重度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若出现食欲减退、腹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须永久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