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核含有微量氰苷成分,咀嚼或咬碎后可能释放有毒物质,但完整吞下一般不会中毒。
樱桃核的外壳坚硬且光滑,人体胃肠无法将其消化分解,通常会被完整排出体外。正常食用樱桃时若不刻意咬碎果核,其中的氰苷成分不会释放,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氰苷在樱桃核中的含量较低,需大量摄入才可能引发中毒反应,日常偶尔误吞一两颗无需过度担忧。
若将樱桃核咬碎或咀嚼,其中的氰苷可能转化为氢氰酸,导致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儿童因好奇可能故意咬破果核,家长需注意监督。特殊情况下如误食大量破碎樱桃核,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氢氰酸中毒的解毒需使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药物,须由专业医生处理。
食用樱桃前建议去核,尤其需避免儿童接触果核。若误吞少量完整果核可多喝水促进排泄,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储存樱桃时可将果核单独处理,减少误食风险。樱桃果肉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合理食用有益健康,但需注意食品安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