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相关肾炎是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脏疾病继发的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表现为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炎,需抗病毒治疗配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泼尼松。
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引发肾小球内高压和蛋白尿,需戒酒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赖诺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可能合并IgA肾病,需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时需血浆置换。
肝病导致的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代谢紊乱可引发肾小管损伤,需补充白蛋白并纠正电解质平衡。
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持续水肿或尿量减少需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