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检查可以辅助筛查肠癌,主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结肠镜检查等方式进行。肠癌筛查的准确性受到检测方法、样本质量、疾病分期等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血液,判断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肠癌可能伴随肿瘤表面出血,但痔疮、肠息肉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阳性结果。
检测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DNA片段,对早期肠癌的敏感性较高。该方法可发现特定基因突变,但价格相对昂贵且普及度有限。
采用抗体特异性识别人类血红蛋白,比传统隐血试验更精准。适合作为肠癌初筛手段,但无法确定出血具体部位。
肠癌确诊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粪便检查异常者需进一步接受结肠镜检查,其准确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筛查,高风险人群应结合结肠镜检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食用量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