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低压高通常由不良生活习惯、钠盐摄入过多、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建议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
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芹菜、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有助于拮抗钠离子作用。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
对于顽固性低压高,可遵医嘱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或利尿剂氢氯噻嗪。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下肢水肿、血钾异常等不良反应。
定期监测家庭血压并记录,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超过140/90mmHg,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