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氰菊酯中毒可通过脱离污染源、皮肤清洗、对症支持治疗、血液净化等方式处理。中毒通常由皮肤接触、误食吸入、代谢障碍、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立即离开含氯氰菊酯的环境,脱去污染衣物,避免毒物持续吸收。接触者需转移至通风处观察呼吸状况。
皮肤接触者用肥皂水彻底冲洗15分钟,眼部污染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禁止使用热水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出现抽搐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呼吸困难者需吸氧,血压下降时静脉补液。阿托品可用于控制腺体分泌过多症状。
重度中毒者需进行血液灌流清除血中毒物,合并肝损伤时可能需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变化。
中毒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避免食用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恢复期应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