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磨玻璃结节可能由感染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早期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特征与动态随访判断性质。
细菌或病毒性肺炎恢复期可能遗留磨玻璃影,通常伴随咳嗽发热史。针对感染后结节建议定期复查胸部CT,若持续存在可考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抗感染治疗。
过敏性肺炎或尘肺等非感染性炎症可导致局部肺泡渗出,多伴有职业暴露史。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帮助炎症吸收。
原位腺癌或微浸润癌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时,可能与长期吸烟或二手烟暴露相关,通常无典型症状。需通过PET-CT或穿刺活检确诊,必要时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结缔组织病继发肺损伤时可能出现弥漫性磨玻璃改变,常合并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联合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等抗纤维化药物与免疫抑制剂治疗。
发现磨玻璃结节后应戒烟并避免油烟刺激,每3-6个月复查薄层CT观察变化,8毫米以上结节或实性成分增加需胸外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