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蛋白高可能由脱水、剧烈运动、慢性缺氧、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运动强度、吸氧、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体液丢失导致血液浓缩,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无须用药,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即可缓解。
短期无氧运动促使肌肉释放肌红蛋白,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建议停止运动并补充水分,通常24小时内恢复。
长期吸烟或高原居住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可能伴随头晕、口唇发绀。需进行氧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羟基脲片、干扰素α注射液等药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导致造血异常,常见皮肤瘙痒、脾肿大。需进行放血治疗或使用芦可替尼片、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阿那格雷胶囊等靶向药物。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长期血蛋白偏高者应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避免吸烟及高海拔环境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