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可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实现。具体方案需结合个人高危因素和医生建议制定。
通过血液检测特定蛋白质水平,如甲胎蛋白提示肝癌风险,癌胚抗原辅助判断消化道肿瘤。需注意假阳性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超声检查甲状腺/乳腺结节,增强CT/MRI评估深部肿瘤。具有无创优势,但对早期微小病灶灵敏度有限。
胃镜发现食管胃癌,肠镜筛查结直肠息肉及癌变,支气管镜定位肺部病变。可直接取样活检,但属于侵入性操作。
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组织标本,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常用于影像学发现异常后的最终诊断,可明确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基础体检,高危人群应针对性增加专项筛查项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