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应答现象。发热原因主要有疫苗成分刺激、个体免疫反应差异、潜在感染叠加、罕见过敏反应。
灭活病毒成分激活免疫系统时可引发短暂低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5℃,建议多饮水观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洛索洛芬钠片等解热镇痛药。
儿童或免疫力较弱者可能出现较强反应,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应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羚羊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接种时正处于呼吸道感染潜伏期可能导致发热加重,需排查咽痛咳嗽等症状,确诊后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阿比多尔片等抗病毒药物。
极少数人对疫苗辅料过敏可能出现高热伴皮疹,需立即就医处理,急诊常备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苯海拉明注射液等急救药物。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水,体温超过38.5℃或伴随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