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关节疼痛等。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黄疸或乏力应及时就医。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治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药物过敏反应常见皮肤瘙痒、红斑,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轻度皮疹可联用抗组胺药,严重过敏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更换治疗方案。
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症状明显时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
服用甲亢药物期间应避免高碘饮食,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指标,出现严重副作用时须立即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