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度肌肉酸痛可通过休息冷敷、局部按摩、药物缓解、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乳酸堆积、肌纤维微损伤、炎症反应、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48小时内停止运动并冰敷疼痛部位,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
恢复期可采用筋膜枪或徒手按摩,沿肌纤维走向轻柔推压,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清除。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
超声波或红外线治疗能穿透深层肌肉组织,缓解炎症促进修复,建议在专业机构进行5-7次疗程。
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24小时后可进行低强度拉伸,逐步恢复运动量避免重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