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和骨质疏松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磷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骨骼矿化障碍。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方颅、鸡胸等症状,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治疗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
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骨量减少,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迟缓、囟门闭合延迟。建议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可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剂。
低磷血症会影响骨基质矿化,可能由肾脏排磷过多或肠道吸收减少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骨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使用磷酸盐合剂、磷补充剂等药物。
家族性低磷性佝偻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肾小管磷重吸收障碍。患儿多在1-2岁发病,表现为下肢弯曲畸形。治疗需终身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磷制剂。
建议保证充足日照,适当补充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定期监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