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骨髓炎可能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扩散、骨质破坏、血管神经损伤及治疗延误。该病进展可能引发骨髓坏死、病理性骨折、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细菌感染侵蚀骨皮质和骨髓腔,可能诱发全身脓毒血症。需长期静脉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万古霉素。
炎症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形成死骨并破坏骨骼承重结构。手术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式,严重骨质缺损需植骨修复。
炎性肉芽组织压迫血管神经束,导致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血管造影评估后可能需血管重建手术,神经损伤可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早期误诊为普通骨髓炎会延误治疗时机。确诊需结合X线、CT及病理活检,晚期病例可能需截肢控制感染。
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感染疗程,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质修复情况,营养支持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