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P偏高可能由骨质疏松、肝纤维化、骨转移瘤、成骨不全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钙剂、抗纤维化治疗、肿瘤治疗、基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骨代谢失衡导致I型胶原降解减少,血清PICP蓄积升高。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元素,可选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鼻喷剂。
肝脏星状细胞活化后过度分泌III型前胶原,血清PICP代偿性增高。伴随食欲减退、肝区隐痛。需进行肝弹性检测,药物可选扶正化瘀胶囊、吡非尼酮、复方鳖甲软肝片。
恶性肿瘤骨转移刺激成骨细胞异常增殖,PICP合成增加。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需原发肿瘤治疗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地诺单抗。
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导致胶原合成缺陷,反馈性引起PICP升高。典型表现为蓝色巩膜、多发骨折。需避免外伤,可考虑生长激素或双膦酸盐类药物干预。
建议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等损害骨健康的行为,出现病理性骨折需及时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