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发炎化脓可能由细菌感染、金属过敏、护理不当、局部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毒处理、抗生素治疗、更换饰品、就医引流等方式缓解。
穿刺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可能导致红肿化脓,需用碘伏消毒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控制感染。
对镍等金属过敏会引发接触性皮炎伴渗液,表现为耳垂持续瘙痒渗出,建议更换钛钢或纯金饰品,配合口服氯雷他定与外用地奈德乳膏。
沾水或频繁触碰导致创面污染,出现黄色分泌物时需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使用酒精刺激伤口,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睡觉压迫或拉扯饰品造成二次损伤,可能形成脓肿,需由医生切开排脓并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同时进行细菌培养。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恢复期避免游泳或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