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一年后仍肿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不良、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硬。建议抬高患肢,配合热敷和踝泵运动促进循环,必要时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关节面损伤后软骨修复不全可能引发炎症,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重。可通过超声波治疗缓解症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或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控制炎症。
骨痂形成异常或内固定物刺激可能导致延迟愈合,伴随异常压痛感。需复查X线确认骨愈合状态,严重时需手术清除坏死骨组织或调整内固定装置。
开放性骨折后可能潜伏低毒性感染,表现为局部皮温升高。需进行血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确诊后使用头孢克洛胶囊或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日常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可进行游泳等非冲击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若肿胀持续加重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