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伤刺激、中耳炎蔓延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局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干预。
化脓性链球菌等细菌侵入鼓膜导致炎症,表现为耳痛伴脓性分泌物。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同时保持耳道干燥。
流感病毒或腺病毒感染可引发鼓膜充血水肿,常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可选用利巴韦林喷雾剂、阿昔洛韦片、干扰素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恢复。
挖耳不当或气压骤变导致鼓膜损伤,出现撕裂样疼痛和出血。需避免耳道进水,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预防感染,严重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
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控制可能扩散至鼓膜,伴随发热和耳闷胀感。需联合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苯酚甘油滴耳液控制炎症。
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时耳道进水,出现持续耳痛或听力障碍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鼓膜穿孔超过三个月未愈需考虑手术修补。